优图·巴拉达(Yto barrada)是摩洛哥人,生于1971年,在巴黎长大,现生活工作于摩洛哥北部城市丹吉尔。巴拉达曾在巴黎大学学习历史与政治,后在纽约学习摄影。她的作品涉猎广泛,且善于将多种元素进行融合,用摄影、录像、雕塑和装置等媒介进行创作。在她的作品中,始终关注着政治和社会生活的话题。她曾在以色列住过一段时间,记录巴以冲突的情况。此外,巴拉达有许多作品都是在探讨她所生活的城市丹吉尔的种种问题。巴拉达的影像等作品以她的家庭、社区以及国家环境下的人物及生活为素材,通过近距离地关注和描绘普通人生活,折射出其背后的政治问题。
优图·巴拉达 图片:PACE
鸢尾花:昔日的光辉与今日的破败
丹吉尔位于直布罗陀海峡丹吉尔湾口,是摩洛哥的北部城市,距离西班牙很近,有着持久且复杂的地缘政治问题。巴拉达一直将她的家乡丹吉尔作为作品关注和表达的重心,从非西方的视角审视了后殖民时代的现实。
《丹吉尔汽车》(Autocar−Tangier)是巴拉达2004年创作的一系列作品。乍一看五颜六色的几何图案好像是不表达任何明确意义的抽象画,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些图案是来往于欧洲和摩洛哥之间的大巴车上的标志,黑色细线条则是车门的轮廓。巴拉达采访了一些乘坐这种大巴车的乘客,他们的诉说促成了巴拉达这些作品的完成。大巴车身上的标志是一种强有力的视觉表征,它不需要文字解说,便可以传达那些非法移民想要跨越边境之意,并指向全球化视角以及非洲殖民主义的后遗症。每一幅作品都是一条交通路线或是目的地。如今,欧洲对摩洛哥的移民政策愈加收紧,这也让摩洛哥人愈加向往欧洲这一“玫瑰色的天堂”。就此,巴拉达谈道:“我真正想发掘和解读的,是人们面对更高权力时的应对方式。”
丹吉尔汽车 彩色印刷品 2004年
在早期创作中,巴拉达比较关心城市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后来则逐渐将重心转移至自然生态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上来。摩洛哥鸢尾花(Iris Tingitana)是生长在丹吉尔地区的鸢尾属植物的一种,它的名字来源于希腊语,意思是“来自丹吉尔”。这种花在恶劣的环境中——比如荒芜的土地或者建筑工地上——也能存活,彰显出顽强的生命力。而如今,摩洛哥鸢尾花开始被大面积的天竺葵取代,就像欧洲人喜欢的那样。巴拉达注意到了这一点,于是她于2007年创作了作品《鸢尾花系列》(Iris Tingitana project)。作品中,男孩戴着用鸢尾花做成的花冠,正坐在一片乱象中。这个男孩让我们回想起17世纪荷兰的肖像画以及卡拉瓦乔笔下戴着花环的美少年。在传统图像研究方法中,鸢尾花就像百合花一样,是皇权贵族的象征。尽管这个男孩戴着仿佛象征着光辉往昔的花环,但仍然难掩背景的破败和男孩眼神中的紧张犹疑。巴拉达试图以此表示,城市的发展使自然环境被破坏,同时,欧洲的审美品位早已深深地影响、改变了丹吉尔。
鸢尾花系列之酢浆草花冠 摄影2007年
棕榈树:民族主义与异国情调
棕榈树是巴拉达作品中很重要的一个符号,她曾创作过许多与棕榈树相关的作品,比如她的一件装置作品即是用五颜六色的发光灯饰做成了一系列的棕榈树展览板。
此外,巴拉达的影像作品《高尚行为》(Beautiful Gesture, 2009)同样以丹吉尔为背景,讲述的是巴拉达率领一个三人小组拯救一棵棕榈树的故事。影片一开始就介绍了由于近几年旅游业的兴盛,所以当地大搞建设,政府试图将丹吉尔打造成国际大都市,一年就有五千个建设提案被通过。而巴拉达等人想要拯救的棕榈树,就是因为妨碍了高楼大厦的修建而将被砍伐。影片中,在一块近乎荒芜的空地上,只有援助小组的身影和一棵孤零零的树,小组不停地为即将被掏空的树根填充土石,但路过的当地人似乎对他们的行为表示不解,议论纷纷。这一影像作品运用了类似纪录片的手法,镜头中一直是郊区平凡无奇的景象,远处疏落散布着几座废弃建筑。巴拉达明知这种简单机械的保护措施是徒劳,因为这里的施工断然不会因为一棵棕榈树而有所改变。
高尚行为 影像 2009年
表面看来这是一个“毫无意义”的片子,但它背后却有很多可供探讨的东西。首先,在画外音的解说中,巴拉达在阐述自己的想法。这个援助小组与一般的环境保护组织不同,他们保护的仅仅是一棵棕榈树,于是整个活动更像是一种象征,是当地人意欲反对过度开发,抵抗盲目同质化的力量。如此看来,巴拉达的行动似乎是站在现代化进程的对面,是一种民族主义的抗争西方文化入侵的举动。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棕榈树并不是丹吉尔本地的植物,而是当地政府早年刻意从国外进口的,它们被种在市中心和沙滩旅游区,意在营造一种异国情调。巴拉达或许试图以棕榈树来表达,当地对外来文化的盲目跟风与追求。
棕榈树标志 装置 2016年
影像:平凡表象后的真实
巴拉达敏锐地发掘平常人的生活,梳理细微琐事,探讨其背后的深层意义。《二手物品》(Hand-me-downs)是一件巴拉达对自己家族史进行研究和解析的影像作品。在英文中,“Hand me down”的意思是,人们把自己不再需要的衣物给比自己年轻的人。这件作品是基于在旧货市场里找到的陌生人家庭录像和50年前拍摄的摩洛哥纪录片创作的,并运用、编辑了一部1927年的法国老电影的配乐。巴拉达通过这些二手的影像记忆,讲述了自己的故事,她将代表“小我”的个人和家庭置入代表“大我”的国家和社会当中去,暗示着同一个民族分享着同样的心情与历史。
作为一位年轻的女性艺术家,巴拉达一直在艺术中探索社会问题与祖国的命运,她始终关切祖国,其创作的主题和重心也一直围绕着祖国和同胞在世界上的生存策略问题。在形式上,她的作品或许平淡、不刻意吸引人的眼球,这也正如她关注的对象和事件,都是普通的公众。但在这些简单的表象背后,巴拉达却探讨了深刻且广泛的移民、城市发展、人与自然、全球化等问题。
本文和图片来自网络,不代表火豚游戏立场,如若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https://www.huotun.com/game/5276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