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相关。
看了不少媒体的报道,发现对于当时发生意外的描述比较粗糙,另外很多对于火灾现象的定义也比较混乱些。爆燃,轰然,爆炸之类的,就不在这里嚼概念了。
这里直接引用了下概括了的《新京报》对幸存消防员的采访“已经压制住了火势,处理剩下的两个起火点,但是地下仍然在冒烟,而且烟越来越大,烟雾还噼里啪啦炸响,于是便开始撤退…不到两分钟就发生了爆燃”。
就现象而言,应该是表面明火被压制后,下面处于比较封闭的状态,仍然积累着大量的热量,这些热量在没有氧气的情况下,足够充分热解下面的植被,具体表现为产生大量的烟,以及很多的碳氢气体。这里的烟应该是偏于白色,是分子重量比较大的碳氢气体在上升过程中凝聚成液体的现象。有的媒体将其归结为“碳颗粒”和“一氧化碳”,其实是不正确的。碳颗粒(呈现为黑烟)往往是在明火高温条件下(一般需要高于1000度)多环芳香烃聚集脱氢后产生的一种化学性质相对比较稳定的固体颗粒,而碳氢(比如甲烷,乙烯以及很多更重的)的化学性质则要活跃的多。比如燃烧中的蜡烛如果突然吹灭,会产生上升的白烟,这个时候如果拿打火机靠近上面的白烟,上面的小火苗会顺着白烟一直下去重新点燃蜡烛。而黑烟(碳颗粒)则比较难重新点燃。另外一氧化碳在火灾里面的危害主要表现为毒性,其热值是要远低于碳氢的。
封闭状态下热解过程能够持续的产生更多的热量(阴燃)。产生越来越多的的碳氢可燃物(液态的白烟或者气态的)在下面比较封闭状态下,没有足够的氧气与之反应,而到达地上之后,随着浓度的增加,温度的逐渐升高,并且氧气也很充分,则特别容易被重新点燃。“烟雾还噼里啪啦炸响”应该是局部区域已经到达闪点临界值了。随时可能被全部重新点燃。另外得知道,这个时候消防官兵周围已经密布大量的可燃性气体和液体(白烟),所以一旦重新烧起来,火焰会迅速扩散吞噬消防官兵。
透过采访可以看到消防官兵已经采取了撤退方案,说明他们的基本训练还是很到位的,对危险也有着比较清晰的认识。只可惜火灾现场瞬息万变,尤其是森林火灾现场,受着各种风向,植被,地形的影响,情况更加复杂。他们冒着自己的生命危险,保卫国家的财产,是真正的英雄。
最后,以上仅仅是根据幸存消防官兵采访作出的推论,有可能跟以后更多实地调查了解到的真相有出入。回到概念,这里的现象很复杂,不太好用一个现有的消防定义来描述。另外不同的教材定义也有出入。首先不是轰燃,因为轰燃一般是在相对封闭条件下且氧气还比较充足阶段,火势急剧上升,受明火热辐射影响较大些。更多的有点像回燃。传统回燃状况下,相对封闭空间温度很高且持续热解产生可燃气体,但是由于氧气不足无法燃烧,这个时候如果砸开窗户,热的可燃气体碰到外界氧气的进入,会迅速爆炸,危害很大,对消防官兵影响尤其大。
本文和图片来自网络,不代表火豚游戏立场,如若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https://www.huotun.com/game/5285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