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读经典《茶经》和《书谱》杂记哪个好,研读经典《茶经》和《书谱》杂记的区别

作者:施振江

(出色的)

2023年3月14日,我辞去工作回到首都,用一个多月的时间整理尚未出版的建党稿,创作了两本文集和书籍,《党建实导》(续)和:010。做了。 -30000份提交给广东人民出版社和武汉大学出版社。这样就可以在任期内党建稿件(《精读识义》 《党建十论》 《党建实导》 《笔耕拾零》 4卷、7卷、210万字)。完整呈现。同时,我也在思考退休后的职业道路。

巴爱茶,想更多地了解“茶圣”陆羽《精读识义》和茶道,所以几年前她买了一本关于《茶经》的书开始学习。巴先生希望我回到北京后,能够同时学习,甚至可以先行一步,学得更深入一点,有什么问题或者难点可以解释和交流。于是,在整理党建稿件的同时,我花了一些时间学习《茶经》,偶尔也和朋友们交流一下学习心得。经过学习和聊天,他萌生了跟陆羽系统学习茶道的想法,巴完全同意了。这也无意中让我找到了一个我一生学习和研究的方向,可以延伸到茶道和茶文化,以及其他文化领域。

当然,形成这个想法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陆羽是我的家乡湖北省天门市(唐代福州竟陵)人。作为世界级名人,鲁豫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天门的骄傲。作为一名天门人,我深知学习、学习、宣传鲁豫和《茶经》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尤其是这段时间,我有了一个很大的发现。相传唐朝天宝十一年至十三年(公元752年至754年),陆羽曾隐居远离竟陵县的东安岭,书写“:010”。因注体-30000,陆羽自称“东岗子”,“东岗草堂”被学者誉为“孕育了《茶经》的摇篮”,更有证据表明它就是东岗岭。它表明了这一点。天门市石家岭,我出生和长大的地方。这让我对研究鲁豫和《茶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4月20日全国饮茶日开始,我和友枝以《茶经》为题记录了我们的学习和研究经历,到6月底我们已经写出了十万多字的初稿。

《茶记》是陆羽的茶学专着,被誉为中国乃至世界的茶百科全书。陆羽开创了以《茶经》为标志的茶时代,为全球茶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唐代《茶经》 说: 《楚人陆鸿渐《陆羽十讲“茶圣”陆羽·茶经及茶道》讲了茶的功效、如何炒茶、如何制作茶具等二十四件事,并加以概括。”张伯雄受到鸿渐理论的影响。之后,茶道开始流行,王室里的人都喝了。” 陆羽《010-《三万》上映后,茶道迅速传播。那么《茶经》中包含的茶道和核心概念是什么呢?经过研究《茶经》,我认为陆羽茶道的核心理念主要是“俭”、“精”、“雅”、“乐”四个理念。

1.关于“节俭”

“俭”主要指勤俭、勤俭、勤俭、谦让、恭敬、勤俭、勤俭、勤俭、勤俭、勤俭、勤俭、勤俭、勤俭、勤俭、勤俭、勤俭、勤俭、勤俭、勤俭、勤俭、勤俭、勤俭、勤俭、勤俭、勤俭、勤俭、勤俭、勤俭、勤俭、勤俭、勤俭、勤俭、勤俭、勤俭、勤俭、勤俭、勤俭、勤俭、勤俭、勤俭、勤俭、勤俭、勤俭、勤俭、勤俭、勤俭、勤俭、勤俭、勤俭、勤俭等。《封氏闻见记·饮茶》 7000字“勤俭”是一条主线,勤俭的精神、勤俭的思想、勤俭的文化。这里的“俭”字有三层含义。一是“茶的俭性”,是指茶的自然属性和物质属性,这是茶的第一属性,二是“茶的俭性”,是指茶的俭性。 是。从如何种茶、如何采茶、如何泡茶、如何备茶、如何喝茶,一切都很简单,体现了俭朴的精神。茶、茶道、茶师的“俭”的统一,意味着自然与人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物质属性与文化属性的统一。

(1)“茶很简单。”

《茶论》 说道:

茶的目的是冷饮。

如果出现发热、口渴、恶心、脑痛、眼涩、四肢发炎、诸关节不适等症状,就喝四五口茶茶,与米酒、蜂蜜较量。

陆羽在此指出,茶性寒,适宜饮用。自古以来,各种中医经典在论述草药时,首先注明其性味:寒、温、温、寒。这是因为草药的特性和它们治疗的疾病是一回事。一一对应、对立、互补。《茶经》表示。 “感冒用热药治,发烧用寒药治。” 《茶经》 同时,如果感到发烧、口渴、胸闷、头痛、眼睛酸痛、四肢无力、关节功能障碍等症状,喝茶可能会引起“上火”(发烧)。据说可以去掉根据症状,喝45杯茶,其功效不逊色于醍醐、花蜜等名贵饮料。用廉价茶来退烧,不仅符合中医理论,也是一种节俭之举。总之,用茶与节俭不谋而合。

据《史记《茶经》记载,诸葛亮北伐曹魏时,以汉中为根据地,驻扎沔阳定军山下八年。当地流传着诸葛亮帮助刘备出山,恢复汉室的传闻。当时群雄割据,边疆不稳,大大小小的事都得由宰相亲自处理,但很快他就焦躁不安,积劳成疾。尤其是当他驻扎在定古山时,他的病情更加恶化。经梦中一位老人的教导,他从定贡山一棵一千多年的茶树上摘下嫩叶,烘烤后饮用。过了几天,双耳、眼睛的病渐渐痊愈了。他变得更加聪明,开始积极参与国家政治。因此,汉中王刘备封诸葛亮为“孔明”。孔明十分感激茶树的恩德,便在茶山设坛祭祀茶树,茶树具有祛病祛病、给人智慧的作用。后来,当地村民也将茶树奉为神树,建庙以表谢意。殿内塑有孔明、陆羽、王一号塑像,号称“三圣”。不幸的是,老茶树在20世纪60年代被“四老”毁掉,“三圣寺”已不复存在。不过,文章称,1964年,汉中市茶叶专家陈春对小和寺公子现存唯一一棵古茶树进行了详细考察,发现这棵古茶树至少有2700年的树龄。据记载,他认为有。这种猜测恰好与当地广为流传的民间故事和传说非常接近。

这个故事让我想起了相关记录《茶经》。《茶经》 开头含义明确:

在南方,茶是用一到二英尺长,甚至几十英尺长的细木制成的。如果你在巴山山谷里看到两个人拥抱在一起,就把他们砍死。

陆羽所说的“南”是指秦岭以南,“巴山峡”是指秦巴山脉,“二人相拥”是指“伐”。古老的茶树。《神农本草经》 说道:

山南:峡州上行,香州、荆州2条,衡州2条,锦州、凉州2条。

锦州、凉州指的是今陕西省的安康、汉中地区。这和我前面讲的故事是一致的,不过三国时期一千年后,陆羽在考察茶叶情况时,在汉中定军山发现了这棵产茶的树,并治好了诸葛亮的病。一棵古老的茶树。跨越数千年的时空,我们仿佛正在见证陆羽在神山上的“斩杀”形态。他看到的“南嘉树”可能是诸葛亮驻扎定军山时的一棵古茶树。

《素间·至真要大论》,陆羽直接指出了茶的基本品质:“茶为俭”。

茶本性节俭,不宜粗泡。 不然每次喝完味道都会平淡。

这意味着茶本质上是一种不起眼的产品,加太多水会使其味道平淡。就像一杯茶,喝了一半就不好喝了。另外,水加多了,味道也会变差。陆羽这里所说的“茶性节俭”,其实质是,与其他中草药和饮料相比,茶虽然功效明显,可以“净化心灵”,但其味道却并不好。比较平淡,所谓“一杯”。 “清茶”是茶原料的一个特点。

(二)“茶节俭”。

茶道主要是指茶叶的种、采、泡、制、饮的全过程以及相关工具的制作和使用。陆羽在《:010—30000》中始终强调,茶道要因地制宜,简朴节俭,体现勤俭节约的精神,反对虚荣、奢靡、铺张。

例如,在炊具制造中,《茶经》 规定:

亲爱的:一是衣服。失败者穿油性丝绸或雨衣,或便衣。

“Mitsu”指的是围裙。对于如何制作围裙,鲁豫表示,除了“油丝”外,还可以用“雨衣、单袍”。 《穿铜色单衣的失败者》是一件破旧的外套和单衣。这体现了勤俭节约的精神。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还说:

简介:专门冶炼生铁,由生铁冶炼而成。

杭州用的是瓷器,莱州用的是石器,虽然瓷器和石器都是精美的器皿,但都不坚固,寿命不长。我们使用高纯度的奢华银。优雅就是有档次,用久了就会干净返铁。

“釜”与“釜”同义,是泡茶的壶。陆羽说,这种锅可以用生铁做。 “生铁”就是冶炼厂里所谓的“冲铁”,是用破碎的农具制成的。杭州人用瓷器做壶,莱州人用石壶做壶。 瓷壶和石壶都是优雅、美丽的器皿,但缺乏强度和耐用性。用银做壶非常漂亮,但价格太贵。毫无疑问,瓷锅、石锅、银锅都是优雅干净的,但从耐用性和实用性来看,铁锅是最好的选择。在这里,陆羽主张“犁头炼精”,即废物利用,反对体现节俭精神的“奢美相伴”。

又如,关于炊具的使用及相应流程,《茶经》规定:

制作工具,春天严禁火的时候,到野石山花园去,用手捡起来,蒸熟,捣碎,再用火烘干,全都浪费了。

如果你能把炊具放在松树间的石头上,那就没什么用了。一旦使用了木头和鼎,风炉、灰、木炭、炉灶和床就变得毫无用处。如果你看着泉水,转向溪流,你会发现水和水袋对你都没有任何用处。如果少于5人,茶粉或细了就没用了。蚱蜢被挖进岩石中,引导到洞穴中,在山口焚烧,用纸包裹并存放在一起,然后压碎、刷洗或以其他方式处理。如果把一个勺子、一个碗、一个饭碗、一个碗、一个饭碗、一个饭碗放在一个容器里,所有的篮子都变得毫无用处。

文中“废”字的意思是省略或简化。整篇文章讲的是,春天寒食前后,大家在室外寺庙、山茶园采摘茶叶,立即蒸熟、粉碎,用火烘干后直接饮用,省略了茶叶。叶也可以。 )、瓣(竹鞭)、烘(烤坑)、通(细竹条)、棚(烤坑内放置的棚架)、穿(细绳)、宇(储存)。工具)。

也可以省略一些茶具和步骤。如果松树之间有一块石头来放置茶具,就不需要一排餐具(展示架或架子)。如果用干柴锅之类的东西烧水,风炉、灰、木炭、火炉、手床等都可以省略。如果您位于泉水供给的溪流中且易于取水,则不需要水块、水桶或水袋。如果少于5人,可以磨得很细,就不用过筛了。攀爬藤蔓、爬险岩、攀粗绳入洞,必须先在山口炒茶,碾碎成小块,然后用纸包好或用盒子包住。可以省略粉碎、搅拌等工序。如果把勺、碗、锅、碗、盐都放在锅里,就可以省掉篮子。

这说明,根据情况,相应的工艺过程,无论是“工具”还是“锅炉”,都可以省略或简化,体现了节俭的精神。

(三)“茶使人节俭”。

勤俭、艰苦、俭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诸葛亮曰:“夫君当以宁静修德,以俭以修德。”《茶经》 注释:“俭,就是许诺。”简,就是勤俭节约的意思。古代圣贤,包括孔子、老子、孟子、荀子等哲学家、教育家,管仲、商鞅、诸葛亮、王安石等政治家、思想家,都强调培养节俭的美德,树立榜样。《茶经》 说道:

非常适合节俭的饮酒者。

“茶性在于节俭”、“人最适合节俭”,体现了茶性与人性的统一。《茶经》,陆羽热情赞扬和推崇爱茶之人“清风廉洁”的品德。在《七件事》中,鲁豫讲述了四个故事,完美体现了他崇尚节俭的价值观。

1.《茶经》:“宝宝出生的时候,吃了杂粮米,炒了3个伊,5个鸡蛋,然后就只吃了茶。”

相传,颜颜当齐国丞相时,吃的是糙米,菜肴只有肉、茶、菜三五种。 ”

延荣(公元前578年—公元前500年),原名凯恩,谥号平,又名延子。他是齐国的大夫,历过灵公、庄公、景公,是“三朝元老”。他爱国爱民,深受王公和百姓的尊敬。他敢于犯错,纠正君王的错误,提倡节俭,并亲自践行。 “只是茶而已”,可见他的生活很简单。

2.《茶经》:“鲁纳为吴兴太守时,侍卫将军谢安欲见他,那兄子楚惊讶那未准备好,而当他不敢问。安妮拿着食物来了,只有茶和水果,当他离开时,他拿起棍子说:“如果这对我叔叔没有用,为什么我的不用呢?”职业?” ”

据此传说,卢纳为吴兴太守时,将军谢安欲拜访卢纳。鲁娜的侄子鲁楚担心鲁娜没准备好,但又不敢问,偷偷给十几个人准备了饭菜。谢安到来后,陆娜只用茶水和水果招待谢安,陆楚则提供了丰盛的一餐,各种美食应有尽有。谢安走后,卢娜打了卢皮四十个耳光,说:“你不能给你叔叔争光,又来玷污我的清廉名声吗?”

卢娜,原名祖彦。吴县(今苏州)人,东晋太子卢绾之子。没有什么纯洁、贞洁、严格,没有粗俗。遂迁黄门侍郎、本庶青池、上州不乱,进为吴兴太守。 《鲁那掌楚》的故事体现了鲁军师廉洁的家风。

3.《茶经》:“焕文是扬州牧民,为人俭朴,饮酒时只喝七杯掺茶或果的白酒。”

据此记载,桓温为扬州太守时,生性节俭,每次宴席只吃七盘茶、菜、果。焕文(公元312-373年)永和元年(公元345年)任荆州纳瓦卜,封安西将军,主管荆、梁四国军事。他负责监督从官方级别到高级军事级别的所有国内和国际军事事务。桓温将军虽然身居高位,但招待客人却摆了七盘茶和水果。这并不是失礼,而是诚意的表现。

4、南齐武帝遗诏:“谨勿祭我灵座上的动物,只供糕点、果品、茶叶、干米、蜜酒”。

齐孝武帝(公元440-493年)在位期间,恢复土地和俸禄,鼓励农民和商人教学,减少赋税和奴隶制,赈济穷人,并慷慨执法并重视教育。修建了孔庙,给社会局势带来了稳定。关于后果,特别是“意识消失后,穿夏装、彩色天衣、纯黑犀牛的工具,不得用宝物或纺织品制成。”颁布了法令。一件夹克和夹克。 ” 佩剑两铁环者,随我入紫宫。祭拜的仪式,放……糕点水果、茶、干米、酒、果脯就够了。即使在我的精神王座上,也是同样的系统。 “死后墓葬稀疏,仪式简单,这样的君王在历史上实属罕见,堪称天下典范!

这四个故事都将喝“茶”视为节俭的重要象征,也是饮茶者良好道德品质的标志。

2. 关于“金”

“精”是陆羽茶道的中心概念之一,主要由精心、精工、精密、深度、准确、准确、精致、精致、精致、精致等“精质”概念组成。精、精、精、精、质等也渗透在陆羽的《茶经》中,其具体表达是《诫子书》,而这篇文章总共描述了细茶、细水、细器、细器。工艺、美食和美酒。我们对好人、好事等这一核心价值理念进行了全面的诠释。这是一个例子。

(一)优质茶叶

中国茶艺有“四要”:优质茶、淡水、活火、奇器。 第一个是“茶茶”,它是茶道、茶艺术以及整个茶道的基础。《说文》 说:什么样的茶是精制茶?

野生的在上,园林的在上,阳崖阴林的在上,紫的在上,绿的在上,齿的在下。 卷叶位于顶部,其次是叶蹄。

也就是说,山上自然生长的茶叶是最好的,芽叶紫色、节间长、形似竹笋的茶树最好。 带有卷曲叶子的芽是优选的。

《茶经》 从茶叶产区来看,山南在广州,浙西在浙江省,东部在福建。建、绍、湘等11州不详,但常见,味道极佳。这些产区出产的茶都是“名茶”。

《茶经》还用以下比喻来解释茶的不同品质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茶和人参一样累。上部产生了上唐,中部产生了百济、新罗,下部产生了高丽。泽州、益州、幽州、潭州都有人,药对他们不起作用,但这不一样!即使喝了荠菜,六病也不能痊愈。人参累了,茶也会累。

也就是说,茶叶的品质千差万别,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与人参是一样的。以三堂出产的人参品质最佳,百济、新罗出产的人参品质一般,高丽出产的人参品质次之。贵州、宜州、幽州、潭州出产的人参根本没有任何药用价值,更糟糕的是人参的品质。就像吃荸荠这种与人参类似的东西对疾病没有治疗作用一样,知道了坏人参的危害,也就知道喝坏茶的危害了。

还可以通过茶叶的形状来判断什么是精茶。

茶有千种形态,肆意如野人皱眉之靴,如山出浮云,如光轮。即使在水里吹,也无动于衷。他就像陶家的儿子铺上抹土,用水浸湿,也像第一次来到陆地,遭遇大雨和洪水的人。这些都是茶的精髓。

这意味着茶叶有各种形状和大小:有的看起来像紧紧皱缩和卷曲的野人靴子,有的看起来像野牛细长且有皱纹的胸骨,有的看起来像白云。有些看起来像蜿蜒的山峰,微风吹过水面,或者微波炉的涟漪,而另一些则像陶工从细粘土中筛出的泥土一样光滑,让水沉淀下来。这六片茶叶,经大雨急流冲刷,形似新叶,品质上乘,又被称为“精品茶”。

(2) 精细、精密

青茶之所以是青茶,除了产地和品质之外,采摘和制作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晏子春秋》 说道:

如果不按时采收,就不能正常发挥作用,如果与野花混合饮用,会引起疾病。

“采摘时机不准确”是指采摘时机不准确,“制造不准确”是指制造方法不准确。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茶叶采摘时间不对,茶叶质量不好,或者混有杂草、枯叶等杂质,喝了茶就会生病。

那么什么时候采茶最好呢?《晋中兴书》 说道:

采茶的最佳时间是二月、三月、四月。

茶笋生长在腐烂的石头和肥沃的土壤上,当蕨类植物刚刚开始发芽时,茶笋可以长到4到5英寸长。茶齿生长在细丛中,通过选择具有3、4 或5 个分支的茶齿来采摘。

如果那天下雨,你就无法收获,如果那天晴天或阴天,你就无法收获。天气晴朗的时候,就去采摘吧。

采茶的学问还是很多的。卢先生首先告诉我,茶叶采摘一般在二月、三月、四月进行。这是基于一般的时间概念。其次,粗壮的芽和叶,长约4到5英寸,最适合在含有砾石的土壤中生长,例如柔软的垂芽或刚刚从土壤中长出的蕨类芽。清晨有露水时采摘。 芽和叶生长在灌木丛内,选择每枝有3、4或5个分枝的植物。这是就芽和叶的生长和形状而言的。第三,收成取决于天气。下雨天就不能收割。只有天气好的时候才能采收。

您认为哪种制作方法更好?《晋书》 说道:

从自藏到封印,七景目。茶叶经过采摘、蒸熟、舂、捣、炒、修整、密封、干燥等工序。

换句话说,泡茶有从采摘到包装的七个步骤。采摘下来的芽叶当天蒸、捣、捣、炒、修整、密封,使茶叶保持干燥,易于保存。这是一个概括。事实上,《茶经》详细解释了每道工序,并指出了“精密制造”的含义。

(3) 软饮料

《茶经》 《六饮》专门讲如何喝茶,如何优雅地喝茶。例如:

煮沸1升水,分成5杯,趁热饮用。重浊物在底部凝结,精华物浮到顶部。如果天冷,精气会随着呼吸而排出,喝完后不服用也会出现同样的情况。

即通常需要用1升水冲泡5杯茶并趁热饮用。这是因为杂质和浊度沉到底部,而精华浮到顶部,当茶冷却时,热量蒸发了精华,当然就浪费了。

(四)好事好人

《茶经》敏锐地指出,当时的人们不擅长茶道和其他各种艺术。

大自然创造的一切都是美妙的,但人类的工作却简单易行。他住的房子是最好的,他穿的衣服是最好的,他吃的酒是最好的。泡茶有九难。一曰照明,二曰辨,三曰器,四曰火,五曰水,六曰烤,七曰磨,八曰目沸,九曰饮。采于阴凉处,夜间烘烤,但咀嚼闻之无异,做饭用的木炭不生火。不是水,外面是熟的,里面是生的。绿粉成粉状,但不干,到了夏天就变得浓郁浪费了。我冬天不喝酒。

也就是说,上帝创造了万物,各有其最好的特性,而人类却只注重简单、容易的事情。人们住在有屋顶的房子里,房屋的结构非常精致,人们穿的衣服也非常精致,食物和酒也非常精致。这意味着人们不擅长喝茶,他们不“擅长”喝茶。这主要体现在九个难点上。一是制作,一是鉴定,三是茶具,四是火力,五是。一是水质,六是炒茶,七是磨粉,八是冲茶,九是饮用。具体来说,正确的泡茶方法不是阴天采晚上炒,也不是通过咀嚼来检验味道,而是用鱼腥味来闻。不是正确的检查方法。泡茶的炉子或碗不是一个好工具。使用含有烟灰和木炭的木材并不是烤肉的理想燃料。这不是正确的水。烤到外面熟了,里面还生,这不是正确的烤法。将茶叶磨成绿色粉末要么是研磨不当,要么是搅拌太慢。太早,说明你不懂得泡茶,夏天能喝茶,冬天不能喝,则是你不懂得喝茶。《茶经》还用了更多的篇幅来解释如何克服这九大挑战并最终达到“卓越”。

《茶经》同时强调:

茶的目的很冷,非常适合勤俭持家的人。

如上所述,这段话的意思是,茶具有清凉舒缓的特性,适合作为饮料,非常适合有礼貌和节俭的人。 “俭人”强调茶人“尊”、“俭”的品格和行为,这一点很重要。

3.关于“优雅”

“雅”是陆羽茶道的中心概念之一,主要包括雅、雅、雅、雅、静雅、素雅、纯雅、静雅、新雅、悠然,指的是优雅、庄重优雅、纯粹的优雅。优雅、简约等等。鲁豫《茶经》同样承载着“优雅”的概念。《茶经》 我们特别强调茶道是高雅的事情,茶具是高雅的器皿,茶师是高雅的人。

(1)喝茶是一件高雅的事情。

《茶经》中,陆羽用他最喜欢的诗词来阐释茶道的活动,使人们感受到茶道的淡雅、清雅、清静、淡雅。例如:

若沸腾如鱼眼,发出轻微声响,则为初沸;若边缘如涌泉,波涛击鼓,则为三沸。熬。 ……一时之间,那股力量就像汹涌的海浪击退了气泡,但涌出的水却阻止了它,让花朵得以生长。

这段话的意思是,水烧开时,出现像鱼眼一样的气泡,并发出微弱的声音,称为“初沸”。锅边会形成水泡,类似泉水,这就是所谓的“二次沸腾”。锅中的水呈波浪状搅拌的过程称为“三度沸腾”。过了一会儿,水会沸腾,水泡会飞出来。这时,倒入刚舀出的水,停止沸腾,让茶的精华发挥出来。鱼的呢喃、泉水的涌出、海浪的拍打、浪花的飞溅,描绘得多么优雅。

另一个例子:

泉是汤花。薄的花叫泡,厚的花叫饼。它们像环塘里漂浮的枣花,又像湖里长出的青浮萍的初芽。他们就像晴空万里。气泡看起来像漂浮在水面上的绿色硬币,或者像落入瓶子里的菊花。对于糯米,煮时要淋上毛毛雨。沸腾时,会出现明亮的重花和堆积的泡沫,就像雪花一样。《茶经》 俗话说“明媚如雪,明媚如春”,确实如此。

这段话的意思是“泡沫”是茶汁的本质。 “花”就像池塘里慢慢飘浮的枣花,就像池塘或绿洲的拐弯处长出新的浮萍,就像晴空飘过的浮云。这些“气泡”就像漂浮在水边的青苔,又像一朵朵落入杯中的菊花。 “Footloaf”是用沸水制成的“泡沫面团”,像白雪一样堆积起来。《茶经》形容这一场景“明如雪,绚丽如春花”。整个陆羽的描绘,诗情画意,十分飘逸。

(二)茶具是考究的器皿

陆羽《茶经》中对二十四器及其制作的描述也十分考究,清雅古朴,许多茶具也考究。例如:

风炉由铜或铁制成,形状像古代的鼎。厚3分,宽9分,留有6分,凹凸不平。古文共二十一个字,单腿上写着:“岭上巽他离中”。三腿之间有三扇窗户,下面的一扇是作为余烬逃逸的地方,一扇窗户的上面有“易公”字样,上面有“庚禄”字样。窗上写有“更禄”二字,上有“什茶”二字,又称“易公汤、卢氏茶”。在里面放置一个坟墓并设置三个网格。一个网格上有火鸟载彦和代表李的六角星。另一格有彪炎,彪为风兽,其上绘有一颗六芒星。当我们说“巽”的时候,一个方格里有一条鱼,那条鱼画了一个卦,叫做“康”。巽主风,离主火,寒主水。三卦成因,风能生火,火能煮水。其饰有一系列花朵、下垂的藤蔓、弯曲的水和方形的字母。

按照陆羽的方法,在三足上铸有21个古字:“日在岭上,日在底下,远离中心”。 “体内五行将被消除”“神圣唐朝将被毁灭”“胡明珠”,三个洞口写着6个古字,“易公汤,鲁茶” ’,炉子三格有“峨眉汤,鲁氏茶”,有雉鸡图案(雉鸡是火鸟,这是李果),有彪图案(彪是风兽,这是埙)“巽” “风”是风,“离”是火,“坎”是水。这三卦都与泡茶有关,炉体上通常饰有花卉等图案。它是一件蕴藏着树木、流水、方形图案等丰富文化的“雅器”。

另一个例子:

湾:越州上升,定州、梧州下降,越州上升,寿州、洪州下降。也许星州在岳州之上,但事实并非如此。如果兴瓷如银,越瓷如玉,如果兴瓷如雪,那么越瓷就不是玉儿的对手。不如月三。无论是越州瓷还是越瓷,绿色都有利茶,茶的颜色都是红、白。兴州瓷是白的,棕是红的,寿州瓷是黄的,棕是紫的,杭瓷是棕的,棕是黑的,但都不适合泡茶。

这段话的意思是,越州产的碗质量最好,定州、婺州产的碗质量较差,越州产的碗较好,寿州、香港产的碗更差。的意义。有些人认为甲州产品比越州产品更好,但事实并非如此(我不这么认为)。如果说星州瓷如银,那么越州瓷如玉,如果说星州瓷如雪,那么这就是越州瓷不如冰的第一个原因。越瓷的第二点是,兴瓷是白色的,所以茶汤看起来是红色的,越瓷是绿色的,所以茶汤看起来是绿色的。这是邢瓷不如越瓷的第三点。越州瓷和越州瓷的颜色都是青色,强调了茶水的颜色,使茶汤呈现白色,兴州瓷呈黄色,茶汤呈紫色。瓷器呈褐色,茶汤呈黑色,不宜泡茶。在这里,陆羽通过邢瓷和越瓷的对比,进一步强调了越瓷的优雅。

当然,鲁羽是反对为了追求“优雅”而陷入奢侈的。前面说过,鲁豫说,用银子做壶虽然很漂亮,但是太奢侈了。它优雅、优雅,当然还有干净的感觉,但就耐用性和实用性而言,铁仍然是最佳选择。然而,说到“京城王门”,却又是另外一番景象了。

但在城里,如果王门二十四器皿只有其中之一,茶就没啥用处了。

陆羽说,根据实际情况,有些茶具和工序可以省略,但在很特殊的贵族住宅里,如果少了24件茶具,就不算真正的茶,这就意味着不会做。否则,你就失去了喝茶的优雅。

陆羽也多次提到茶具上必要的装饰。 “头细,系小绣,饰木炭”,“两端包银竹夹”。 ” “全蓝方眼,设计精美”都是为了打造优雅的茶具而设计。陆羽还谈到了一些关于茶具的禁忌。比如,他特别指出,有鱼腥味的灶具、碗不宜用来做饭、盛茶。否则,容易产生异味,影响茶的品质,破坏茶的宁静与高雅。

(3)茶人是高雅的人。

陆羽在《茶经》中提到的人物大多是王公贵族、文人人物,比如:

三皇:炎帝、神农。

周:鲁周公旦,齐丞相燕婴。

汉族:丹丘子仙人、黄善君、司马文渊凌相如、杨志雄。

吴:桂明侯,魏太傅弘嗣。

晋朝:惠帝刘司公坤,坤兄之子兖州刺史颜,张黄门孟阳,傅斯贤,江西马童,孙谦君涛,佐吉司塔忠,鲁吴行那,兄子惠子乃司忠,谢官均安。石、郭洪农、文焕扬周、杜舍人、武康小山寺史法耀、裴

国夏侯恺,余姚虞洪,北地傅巽,丹阳弘君举,乐安任育长,宣城秦精,敦煌单道开,剡县陈务妻,广陵老姥,河内山谦之。
后魏:琅琊王肃。
宋:新安王子鸾,鸾弟豫章王子尚,鲍昭妹令晖,八公山沙门昙济。
齐:世祖武帝。
梁:刘廷尉,陶先生弘景。
皇朝:徐英公勣。
陆羽特别指出: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齐有晏婴,汉有杨雄、司马相如,吴有韦曜,晋有刘琨、张载、远祖纳、谢安、左思之徒,皆饮焉。滂时浸俗,盛于国朝,两都并荆俞间,以为比屋之饮。
这就是说,茶作为一种可以饮用的东西,从神农氏开始,到周公旦记载下来,才得以流传而为大家所知。春秋时齐国的晏婴,汉代的扬雄、司马相如,三国时吴国的韦曜,晋代的刘琨、张载、陆纳、谢安、左思等人都喜欢饮茶。后来饮茶这一习惯广泛传开,渗入日常生活,逐渐成为一种习俗,并在我唐朝兴盛起来。在长安、洛阳两个都城以及荆州、渝州等地方,家家户户都饮茶。晏婴、扬雄、司马相如、韦曜、刘琨、张载、陆纳、谢安、左思等既是茶人,亦为雅人。
事实上,作为一代“茶圣”,陆羽“工古调歌诗,兴极闲雅”,本身就是一个超级雅人。陆羽融儒释道为一体,在众多领域都有很高的造诣。《文苑英华·陆文学自传》写道:
自禄山乱中原,为《四悲诗》,刘展窥江淮,作《天之未明赋》,皆见感激当时,行哭涕泗。著《君臣契》三卷,《源解》三十卷,《江表四姓谱》八卷,《南北人物志》十卷,《吴兴历官记》三卷,《湖州刺史记》一卷,《茶经》三卷,《占梦》上、中、下三卷,并贮于褐布囊。
从陆羽一生的活动和著述可以看出,陆羽不但是一位茶学专家,同时还是著名的诗人、音韵和小学专家、书法家、演员、剧作家、史学家、传记作家、旅游和地理学家等。他一生鄙夷权贵,不重财富,酷爱自然,坚持正义,是一名地地道道的文人雅士。
四、关于“乐”
“乐”作为陆羽茶道的核心理念之一,主要指乐观、乐事、乐心、乐德、欢乐、雅乐、丰乐、康乐、欣乐、至乐、清乐等。“乐”的理念蕴含在陆羽《茶经》之中,最突出的是康乐、欣乐、雅乐等。
(一)除去身体疾病达至快乐
这是就茶的功能而言的。饮茶可以除去身体上的一些疾病,还可强身健体,最终达至快乐。《茶经》曰:
《茶经》还讲述了几则故事:
《宋录》:“新安王子鸾、豫章王子尚,诣昙济道人于八公山。道人设茶茗,子尚味之,曰:此甘露也,何言茶茗。”
讲的是,《宋录》记述:“新安王刘子鸾、豫章王刘子尚到八公山去拜访昙济道人。道人用茶招待他们。刘子尚尝了尝茶说:‘这分明是甘露啊,怎么叫茶呢?’”
壶居士《食忌》:“苦茶久食,羽化。与韭同食,令人体重。”
讲的是,壶居士《食忌》说:“长期饮茶,使人身体像羽毛一样轻盈;若将茶与韭菜一起吃,则会使人体重增加。”
(二)除去心理烦郁达至快乐
这同样是就茶的功能而言的。饮茶可以除困顿、去烦闷、解忧愁、助思考,最终达至快乐。《茶经》曰:
翼而飞,毛而走,呿而言,此三者俱生于天地间。饮啄以活,饮之时,义远矣哉!至若救渴,饮之以浆;蠲忧忿,饮之以酒;荡昏寐,饮之以茶。
说的是,能用翅膀飞翔的禽类,有毛而奔走的兽类,开口能言语的人类,这三者都生于这世间,都是以喝水、吃东西维持生命存活下来的。可见饮的作用之大,意义之深远。同样是饮,人与禽兽是不一样的:人为了解渴,则喝水;为了消除烦闷忧愤,则饮酒;为了清除头昏困顿,就饮茶。
《茶经》引用了几则历史记载,论证饮茶至快乐的道理所在。比如:
《神农·食经》:“荼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
讲的是,《神农食经》说:“长时期饮用茶,可以让人精神振奋,心情愉悦。”
刘琨与兄子南兖州刺史演书云:“前得安州干姜一斤、桂一斤、黄芩一斤,皆所须也,吾体中溃闷,常仰真茶,汝可置之。”
讲的是,刘琨给他哥哥的儿子南衮州刺史刘演写信说:“以前得到一斤安州干姜、一斤桂、一斤黄芩,这些都正是我需要的。我现在心情烦乱,常常饮用真正的好茶来解除心头的烦闷,你要多购买一点给我。”
华佗《食论》:“苦茶久食益意思。”
讲的是,《华陀食论》说:“长期饮茶,有助于思考。”
王微《杂诗》:“寂寂掩高阁,寥寥空广厦。待君竟不归,收领今就槚。
王微《杂诗》大意是:“静悄悄地关上高阁的门,空荡荡的大厦冷冷清清。迟迟等不到您的归来,失望惆怅的我只有饮茶解忧怀。”
《桐君录》:“西阳、武昌、庐江、晋陵好茗,皆东人作清茗。茗有饽,饮之宜人。凡可饮之物,皆多取其叶,天门冬、菝葜取根,皆益人。又巴东别有真茗茶,煎饮令人不眠。俗中多煮檀叶并大皂李作茶,并冷。又南方有瓜芦木,亦似茗,至苦涩,取为屑茶饮,亦可通夜不眠。煮盐人但资此饮,而交、广最重,客来先设,乃加以香芼辈。
说的是,《桐君录》:“湖北黄冈、武昌、安徽庐江,江苏武进等地的人喜欢饮茶,有客人时主人家都会准备好清美的茶。茶有沬饽,喝了对人有好处。凡可作饮料的植物,大都是用它的叶,而天门冬、菝葜却是用其根,也对人有好处。另外,湖北巴东有真茶,喝过之后会兴奋得一点睡意都没有。当地人习惯把檀叶和大皂李叶当茶叶来煮,两者都性冷。另外,南方有瓜芦树,它的叶大一点,也像茶,很苦很涩,捣成碎末后煮饮,也可以整夜不眠,煮盐的人全靠喝这解除疲劳。交州和广州很重视饮茶,客人来了,都会先用加了香料的鲜茶招待。”
(三)茶事本身就可以达至快乐
这种快乐,既有过程的快乐,也有结果的快乐;既有直接操作的快乐,也有一旁观赏的快乐,等等。比如:
左思《娇女诗》:“吾家有娇女,皎皎颇白皙。小字为纨素,口齿自清历。有姊字惠芳,眉目粲如画。驰骛翔园林,果下皆生摘。贪华风雨中,倏忽数百适。心为荼荈剧,吹嘘对鼎䥶。”
西晋左思《娇女诗》云:“我家有个娇惯的小女儿,长得很白皙。小名叫纨素,口齿伶俐。她姐姐叫蕙芳,眉目清秀,像画中美人。她们在园林里蹦蹦跳跳,一起嬉戏,还爬上树把未成熟的果子摘下来了。她们贪外面的美丽,能冒着风雨,跑出跑进上百次。看见煮茶心里就特别高兴,还对着茶炉吹气,加大火力。”
张孟阳《登成都楼》诗云:“披林采秋橘,临江钓春鱼。黑子过龙醢,果馔逾蟹蝑。芳荼冠六清,溢味播九区。人生苟安乐,兹土聊可娱。”
张孟阳《登成都楼》诗大意说:遥望楼外,富庶的山川无边无际。秋天,人们在橘林中采摘着丰收的柑橘;春天,人们在江边把竿垂钓。果品胜过佳肴,鱼肉分外细嫩。四川的香茶在各种饮料中可称第一,它那美味在天下享有盛名。如果人生只是苟且地寻求安乐,那成都这个地方还是可以供人们尽情享乐的。这里,张孟阳把品饮“芳荼冠六清,溢味播九区”的四川香茶,作为人生的一大乐事,陆羽是高度认同的。只是张孟阳认为不能苟且地寻求这样的安乐,这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总之,陆羽在《茶经》里,深刻揭示了茶道的“四大理念”,即“俭”“精”“雅”“乐”,将饮茶从生理需求升华到精神需求,从物质层次升华到文化层次;正是“楚人陆鸿渐为《茶论》”,“于是茶道大行”。
(下)
以上讲了茶道,下面就说书道。
把茶道和书道联系起来学习和研究,也是有故事的。
我小时候练过几天大字,也曾经给自家和左邻右舍写过春联。自从上大学以后,就基本没有摸过毛笔。2014年元旦,在友枝的鼓动下,我重拾文房四宝,开始书法练习,每天一两个小时,主攻楷书和行书。刚开始感觉还可以,似乎月月都有进步。可是时间一长,就感到遇到了瓶颈,很难突破,甚至觉得越写越差了。经高人指点,2023年秋,我开始练习草书,先临章草,后临今草(主要是小草),感觉好像有了一些新的收获。临习小草,除了王羲之的草书字帖,如《十七帖》等,临得最多的便是孙过庭的《书谱》墨迹。在临习过程中,也力求了解《书谱》基本内容。这一切,都写进了我的人生记实集《阅历十章》第三章“书法之缘”中。
2023年7月22日,我在临习《书谱》时突然领悟到,《茶经》所揭示的茶道“四大理念”,即“俭”“精”“雅”“乐”,与《书谱》所揭示的书道的理念是高度一致的,只需要将茶道的“俭”换成书道的“简”就行了,且“俭”和“简”又是相通的。于是,我就花了一些工夫,认真研读《书谱》,潜心解读《书谱》,希望能从文本出发,用更多的证据来证明我的观点。事实上,我的这一观点也是有足够材料支撑的。
孙过庭的《书谱》,这篇3700字的煌煌大论,内容广博宏富,涉及中国书学各个重要方面,且见解精辟独到,揭示出了书法艺术的本质特征和书道的核心理念,从而成为我国古代书法理论史上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述,标志着中国书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辉煌的阶段。《书谱》对于“简”“精”“雅”“乐”四大理念的论述非常丰富,我可以列举如下:
一、关于“简”
书道的核心理念“简”,指的是简便、简约、省简、精简等。书法发展史,从一定意义上讲,是一部由繁到简的历史。任何书体在使用中都有简便易写的要求,从而呈现省简笔画和潦草的趋势,这在草书的形成上表现得尤为突出。早在记录帝王公卿大事的商代甲骨文、周代金文里就有简笔和潦草的字迹。史籍中的“屈原属草藁”、“董仲舒藁书未上”,说明战国古文和西汉隶书在急速书写时也从简从草。据魏晋人记载,东汉北海敬王刘睦“善史书,当世以为楷则”。刘睦死前,明帝派驿马“令作草书尺牍十首”。章帝时,齐相杜度善作习字的范本,章帝曾诏令杜度草书奏事。可见,至少从那个时候起,草字已经不尽是出于匆促书写而是被珍视和仿习的字体了。从近世出土的汉简可以看到,西汉武帝时字划省简的隶书已经通行。到新莽时期,有更多省划和连笔的字。《说文解字》成书于和帝十二年(公元 100年),许慎在《叙》里说“汉兴有草书”,是以草书为一种书体之始。东汉末期,张芝其同时以及稍晚的钟繇等名家辈出,各成流派。汉末直到唐代,草书从带有隶书笔意的章草发展成韵秀婉转的今草,以至奔放不羁、气势万千的狂草。
孙过庭在《书谱》中对“简”的直接论述不是很多,如:“篆尚婉而通,隶欲精而密,草贵流而畅,章务检而便(即篆书崇尚委婉圆通,隶书须要精巧严密,今草贵在畅达奔放,章草务求简约便捷)”,等等,但是“简”的理念是贯穿全篇的。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孙过庭是把“简”和“精”融为一体进行论述的,所谓“精”即“简”、“简”即“精”也,接下来我将具体呈现。
此外,孙过庭对过去书论的繁琐哲学给予了猛烈的批评:
至于诸家势评,多涉浮华,莫不外状其形,内迷其理,今之所撰,亦无取焉。
──至于以往诸家的论著,大多是华而不实,莫不从表面上描绘形态,阐述不出内涵的真理。我的撰述,不取这种作法。
自汉魏已来,论书者多矣,妍蚩杂糅,条目纠纷:或重述旧章,了不殊于既往;或苟兴新说,竟无益于将来;徒使繁者弥繁,阙者仍阙。
不揆庸昧,辄效所明;庶欲弘既往之风规,导将来之器识,除繁去滥,睹迹明心者焉。
──自汉、魏以来,论述书法的人很多,好坏混杂,条目纷繁。或者重复前人观点,无新意补充以往;或者轻率另创异说,也无裨益于将来;使繁琐的更加繁琐,而缺漏的依然缺漏。
因此,我不居守个人平庸昧见,将所知的全盘贡献出来,望能光大既往的风范规则,开导后学者的知识才能,除去繁冗杂滥,使人见到论述即可心领神会。
贵使文约理赡,迹显心通;披卷可明,下笔无滞。
──尽力做到文辞简练,论理充分,条例分明,浅显易懂;阅后即可明了把握,下笔顺畅无所淤滞。
这说明孙过庭的价值取向是崇尚简约、反对繁琐的,反映其书道上,就是始终坚持“简”的核心理念。
二、关于“精”
《书谱》开篇,孙过庭在评价历代书家时,就谈到了书道的核心理念“精”:
夫自古之善书者,汉魏有钟张之绝,晋末称二王之妙。
这里的“绝”“妙”,合起来指的是“绝妙”,分开来说指的是“精绝”和“精妙”。这段话的意思是,自古以来,善于书法的人,汉、魏时期有钟繇和张芝的精绝,晋末是王羲之和王献之的精妙。这就把“精”作为判断是否“善书”的重要标准了。
接下来,孙过庭引用了王羲之的两段话,并加上了自己的评论:
王羲之云:“顷寻诸名书,钟张信为绝伦,其馀不足观。”可谓钟张云没,而羲献继之。又云:“吾书比之钟张,钟当抗行,或谓过之。张草犹当雁行。然张精熟,池水尽墨,假令寡人耽之若此,未必谢之。”此乃推张迈钟之意也。考其专擅,虽未果于前规;摭以兼通,故无惭于即事。
孙过庭借王羲之之语,一是肯定了钟张的书法确实超群绝伦,并由此推导出王羲之的意思是,钟张之后,二王继承了他们。二是王羲之的书法与钟繇相比,应该不相上下,或者略超过他;与张芝的草书相比,则排在他后面。王羲之认为,这是因为张芝“精熟”,也就是精研熟练,临池学书,把池水都能染黑了,如果自己也下功夫到那个程度,未必赶不过他。孙过庭评价说,这是推举张芝、自认超越钟繇的意思。考察王羲之书法的专精擅长,虽然还未完全实现前人法规,但能博采兼通各种书体,也无愧于书法了。这里又提出了两个概念:“精熟”“专精”。要达到精熟,需要下苦功夫,以至于“池水尽墨”;要达到专精,需要在“兼通”的同时,做到“专擅”,这是书法更高的境界。
在谈到专精与广博时,孙过庭进一步指出:
且元常专工于隶书,伯英尤精于草体,彼之二美,而逸少兼之。拟草则馀真,比真则长草,虽专工小劣,而博涉多优;总其终始,匪无乖互。
意思是,钟繇专工隶书,张芝精通草体,这两人的擅长,王羲之兼而有之。比较张芝的草体,王还擅于真书,对照钟繇的真书,王又长于草体;虽然专精一体的功夫稍差,但是王羲之能广泛涉猎、博采众优。总的看来,彼此是各有短长的。
《书谱》还讲:
(评者)又云:“子敬之不及逸少,犹逸少之不及钟张。”意者以为评得其纲纪,而未详其始卒也。···以子敬之豪翰,绍右军之笔札,虽复粗传楷则,实恐未克箕裘。况乃假托神仙,耻崇家范,以斯成学,孰愈面墙!···是知逸少之比钟张,则专博斯别;子敬之不及逸少,无或疑焉。
意思是,评论者又说:“献之的书法之所以不如羲之,就像羲之的书法不如钟繇、张芝一样。”孙过庭认为这已评论到问题的要处,但还未能详尽说出它的始末原由。那么,其“始卒”是什么呢?在孙过庭看来,献之的笔法是继承羲之的,虽然粗略学到一些规则,其实并未把他父亲的成就全学到手。何况假托是神仙授书,耻于推崇家教,带着这种思想意识学习书艺,与面墙而观有什么区别呢!由此可知,王羲之的书法与钟张相比,只有专工和博涉的区别;而王献之比不上王羲之,主要是学艺不“精”,没有把王羲之的成就全部学到手,没有达至“精熟”,更没有达至“精绝”“精妙”。
孙过庭还以真书和草书为例,用比较大的篇幅论述了书法的“兼善”与“专精”:
草不兼真,殆于专谨;真不通草,殊非翰札。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草乖使转,不能成字;真亏点画,犹可记文。回互虽殊,大体相涉。故亦傍通二篆,俯贯八分,包括篇章,涵泳飞白。若毫厘不察,则胡越殊风者焉。至如钟繇隶奇,张芝草圣,此乃专精一体,以致绝伦。伯英不真,而点画狼藉;元常不草,使转纵横。自兹己降,不能兼善者,有所不逮,非专精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写草书不兼有真书的笔意,容易失去规范法度;写真书不旁通草意,那就难以称为佳品。真书以点画组成形体,靠使转表现情感;草书用点画显露性灵,靠使转构成形体。草书用不好使转笔法,便写不成样子;真书如欠缺点画工夫,仍可记述文辞。两种书体形态彼此不同,但其规则却是大致相通。所以,学书法还要旁通大篆、小篆,融贯汉隶,参酌章草,吸取飞白。对于这些,如果一点也不清楚,那就像北胡与南越的风俗大不相同难以互通的情形了。至于楷书堪称奇妙的钟繇,荣膺草圣的张芝,都是由于专精一门书体,才达到无与伦比的境地。张芝并不擅写真书,但他的草体具有真书点画明晰的特点;钟繇虽不以草见长,但他的真书却有草书笔调奔放的气势。自此以后,不能兼善真草二体的人,书法作品便达不到他们的水平,也就不能算作是真正的专精了。
一画之间,变起伏于锋杪;一点之内,殊衄挫于毫芒。况云积其点画,乃成其字。曾不傍窥尺牍,俯习寸阴。引班超以为辞,援项籍而自满。任笔为体,聚墨成形。心昏拟效之方,手迷挥运之理,求其妍妙,不亦谬哉!
──在一画之中,令笔锋起伏变化;在一点之内,使毫芒顿折回旋。练成优美点画,方能把字写好。如果不去专心观察字帖,抓紧埋头苦练;只是空论班超写的如何,对比项羽自己居然不差。放任信笔为体,随意聚墨成形;心里根本不懂摹效方法,手腕也未掌握运笔规律,还妄想写得十分美妙,岂不极为荒谬吗!
三、关于“雅”
孙过庭所指的“雅”,是继承与创新相统一、文采与内质相谐和:
评者云:“彼之四贤,古今特绝;而今不逮古,古质而今妍。”夫质以代兴,妍因俗易。虽书契之作,适以记言;而淳醨一迁,质文三变,驰鹜沿革,物理常然。贵能古不乖时,今不同弊,所谓“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何必易雕宫于穴处,反玉辂于椎轮者乎!
这段话的意思是,书法评论者说:“这四位才华出众的书法大师(钟张、二王),可称得上古今独绝。但是今人(二王)还是不及古人(钟张),古人的书法风尚质朴,今人的书法格调妍媚。”然而,质朴风尚因循时代发展而兴起,妍媚格调也随世俗变化在更易。虽然文字的创造,最初只是为了作一些记录,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书风也会不断迁移。由醇厚变为淡薄,由质朴变为华丽,继承前者并有所创新,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常规。书法最可贵的,在于既能继承历代传统,又不背离时代潮流;既能追求当今风尚,又不混同他人的弊俗。所谓“文采与内质相谐和,才是君子的风度”。何必闲置着华美的宫室去住古人的洞穴,弃舍精致的宝辇而乘坐原始的牛车呢?
孙过庭所指的“雅”,是书法艺术的自然之美:
观夫悬针垂露之异,奔雷坠石之奇,鸿飞兽骇之资,鸾舞蛇惊之态,绝岸颓峰之势,临危据槁之形。或重若崩云,或轻如蝉翼。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涯,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同自然之妙有,非力运之能成。信可谓“智巧兼优,心手双畅;翰不虚动,下必有由。”
这就是说,观察笔法中悬针垂露似的变异,奔雷坠石般的雄奇,鸿飞兽散间的殊姿,鸾舞蛇惊时的体态,断崖险峰状的气势,临危据枯中的情景;有的重得像层云崩飞,有的轻得若金蝉薄翼;笔势导来如同泉水流注,顿笔直下类似山岳稳重;纤细的像新月升上天涯,疏落的若群星布列银河;精湛的书法好比大自然形成的神奇壮观,似乎进入决非人力所能成就的妙有境界,的确称得上智慧与技巧的完美结合,使心手和谐双畅;笔墨不作虚动,落纸必有章法。
孙过庭所指的“雅”,是书法艺术的闲雅:
虽篆隶草章,工用多变,济成厥美,各有攸宜:篆尚婉而通,隶欲精而密,草贵流而畅,章务检而便。然后凛之以风神,温之以妍润,鼓之以枯劲,和之以闲雅。故可达其情性,形其哀乐,验燥湿之殊节,千古依然;体老壮之异时,百龄俄顷。嗟乎,不入其门,讵窥其奥者也!
这就是说,由于篆书、隶书、今草和章草,工巧作用各自多有变化,所以表现出的美妙也就各有特点:篆书崇尚委婉圆通,隶书须要精巧严密,今草贵在畅达奔放,章草务求简约便捷。然后以严谨的风神使其凛峻,以妍媚的姿致使其温润,以枯涩的笔调使其劲健,以安闲的态势使其和雅。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书者的情性,抒发着喜怒哀乐。察验用笔浓淡轻重的不同风格,从古到今都是一样的;从少壮到老年不断变化的书法意境,一生中随时可以表露出来。是啊!不入书法门径,怎能深解其中的奥妙呢?
在这里,孙过庭说的是,在掌握了篆书、隶书、今草和章草各体书写特征之后,还要以“凛”与“温”、“鼓”与“和”等各种艺术手段,使文字的书写具有“风神”与“妍润”、“枯劲”与“闲雅”等多种相反相成的阳刚与阴柔之美,才能升华到艺术的境界;只有进入了这种艺术境界,才能实现书法“达其情性,形其哀乐”的最终追求,书法作品也才能具有“千古依然”、“百龄俄顷”的长远审美效验。“达其情性,形其哀乐”,就是表达、体现作者的个性与情感,即表情达性。这里,孙过庭一语道破了书法艺术的根本,这是有重大意义的。情感这一中国书学的根本命题,在孙过庭以前,除了东汉蔡邕《笔论》在阐述书法创作心态时提到“欲书先散怀抱”,以及南齐王僧虔《笔意赞》在阐述如何体现“神采”时提到“心手达情”之外,向来无人论及,更没有人把它视为书法创作的根本追求,而孙过庭竟破天荒地、一针见血地揭示出了书法这门表现心灵的艺术的真谛,这是多么难能可贵!
前面我讲过,茶人即雅人。实际上,书家更是雅人。在《书谱》里,孙过庭讲述了他的学书经历,字里行间无不呈现出他专心致志、留心翰墨的执着和雅致:
余志学之年,留心翰墨,昧钟张之余烈,挹羲献之前规,极虑专精,时逾二纪。有乖入木之术,无间临池之志。
孙过庭讲述,他少年读书时,就留心学书法,体会钟繇和张芝的作品神采,仿效羲之与献之的书写规范,又竭力思考专工精深的诀窍,转瞬过去二十多年,虽然缺乏入木三分的功力,但从未间断临池学书的志向。而这一切,源于孙过庭对书法艺术品质的定位和追求:
然君子立身,务修其本。杨雄谓:“诗赋小道,壮夫不为。”况复溺思毫厘,沦精翰墨者也!夫潜神对弈,犹标坐隐之名;乐志垂纶,尚体行藏之趣。讵若功宣礼乐,妙拟神仙,犹挻埴之罔穷,与工炉而并运。好异尚奇之士,玩体势之多方;穷微测妙之夫,得推移之奥赜。著述者假其糟粕,藻鉴者挹其菁华,固义理之会归,信贤达之兼善者矣。
──君子立身,务必致力于根本的修养。扬雄说诗赋乃为“小道”,胸有壮志的人不会只搞这一行,何况专心思考用笔,把主要精力埋没在书法中呢!全神贯注下棋的人,可标榜“坐隐”的美名;逍遥垂钓的人,能体会“行藏”的情趣。而这些又怎比得上书法能起宣扬礼乐的功用,并具有神仙般的妙术?如同陶工揉和瓷土塑造器皿变化无穷一般,又像工匠操作熔炉铸锻机具大显技艺那样!崇异尚奇的人,能够欣赏玩味字书体态和意韵气势的多种变化;精研探求的人,可以从中得到潜移转换与推陈出新的幽深奥秘。撰写书论文章的人,往往接受前人的糟粕;真正精于鉴赏的人,方能得到内涵的精华。经义与哲理本可溶为一体,贤德和通达自然可以兼善。
四、关于“乐”
如果谈到书道的核心理念──“乐”,《书谱》中最有影响的是关于“五合”“五乖”的论述:
又一时而书,有乖有合,合则流媚,乖则雕疏,略言其由,各有其五:神怡务闲,一合也;感惠徇知,二合也;时和气润,三合也;纸墨相发,四合也;偶然欲书,五合也。心遽体留,一乖也;意违势屈,二乖也;风燥日炎,三乖也;纸墨不称,四乖也;情怠手阑,五乖也。乖合之际,优劣互差。得时不如得器,得器不如得志。若五乖同萃,思遏手蒙;五合交臻,神融笔畅。畅无不适,蒙无所从。
这就是说,书家在同一个时期作书,有合与不合的区别,合则流畅隽秀,不合则凋零流落。简略说其缘由,各有五种情况:精神愉悦、事务闲静为一合;感人恩惠、酬答知己为二合;时令温和、气候宜人为三合;纸墨俱佳、相互映发为四合;偶然兴烈、灵动欲书为五合。神不守舍、杂务缠身为一不合;违反己愿、迫于情势为二不合;烈日燥风、炎热气闷为三不合;纸墨不协、器不称手为四不合;神情疲惫、臂腕乏力为五不合。合与不合,书法表现优劣差别很大。天时适宜不如工具应手,得到好的工具不如舒畅的心情。如果五种不合同时聚拢,就会思路闭塞,运笔懵懂;如果五合一齐俱备,则能神情交融,笔调畅达。流畅时无所不适,滞留时茫然无从。
也就是说,书家作书有得势不得势、顺手不顺手的区别,这与书家当时的心情思绪、气候环境等联系在一起;而天时适宜不如工具应手,得到好的工具不如舒畅的心情,只有身心愉悦,才能神情交融、笔调畅达,创造出优秀的作品;否则就会思路闭塞、运笔懵懂。因此,“乐”是书道的核心理念。在此基础上,孙过庭推而广之,通过分析王羲之的书作,反观王羲之当时的精神状态:
但右军之书,代多称习,良可据为宗匠,取立指归。岂惟会古通今,亦乃情深调合。致使摹拓日广,研习岁滋,先后著名,多从散落;历代孤绍,非其效欤?试言其由,略陈数意:止如《乐毅论》、《黄庭经》、《东方朔画赞》、《太师箴》、《兰亭集序》、《告誓文》,斯并代俗所传,真行绝致者也。写《乐毅》则情多怫郁;书《画赞》则意涉瑰奇;《黄庭经》则怡怿虚无;《太师箴》又纵横争折;暨乎《兰亭》兴集,思逸神超;私门诫誓,情拘志惨。所谓涉乐方笑,言哀已叹。岂惟驻想流波,将贻啴喛之奏;驰神睢涣,方思藻绘之文。
这段话的意思是,在以往的书法家中,王羲之的书迹为各代人所赞誉学习,可以作为效法的宗师,从中获得造就书法的方向。王羲之书法不仅通古会今,而且情趣深切,笔意和谐。以致摹拓的人一天比一天多,研习的人一年比一年多;王羲之前后的名家手迹,大都散落遗失,只有他一人的代代流传下来,这难道不是明证吗?试谈其中缘由,简要地叙说几点。只看《乐毅论》《黄庭经》《东方朔画赞》《太师箴》《兰亭集序》《告誓文》等帖,均为世俗所传,是真书和行书的最佳范本。写《乐毅论》时心情不舒畅,多有忧郁;写《东方朔画赞》时意境瑰丽,想象离奇;写《黄庭经》时精神愉悦,若入虚境;写《太师箴》时感念激荡,世情曲折;说到兰亭兴会作序时,则是胸怀奔放,情趣飘然;立誓不再出山做官,可又内心深沉,意志戚惨。正是所谓庆幸欢乐时笑声溢于言表,倾诉哀伤时叹息发自胸臆。岂非志在流波之时,始能奏起和缓的乐章;神情驰骋之际,才会思索华翰的词藻。
也就是说,从书家的书作中,就可以看出书家当时是“情多怫郁”“意涉瑰奇”“怡怿虚无”,还是“纵横争折”“思逸神超”“情拘志惨”。在这里,书道的核心理念“乐”,已经拓展到全部精神世界。
以上我对《书谱》所揭示的书道核心理念──“简”“精”“雅”“乐”,作了简要叙述。如何达到“简”“精”“雅”“乐”呢?孙过庭从多个角度作出了精辟论述。
一是从书者的年龄看:
若思通楷则,少不如老;学成规矩,老不如少。思则老而愈妙,学乃少而可勉。勉之不已,抑有三时;时然一变,极其分矣。至如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初谓未及,中则过之,后乃通会。通会之际,人书俱老。仲尼云:“五十知命”、“七十从心”。故以达夷险之情,体权变之道,亦犹谋而后动,动不失宜;时然后言,言必中理矣。是以右军之书,末年多妙,当缘思虑通审,志气和平,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
──说到深入思考,领悟基本法则,青少年不如老年人;要是从头开始,学好一般规矩,则老年人不如青少年。研究探索,年纪越大越能得其精妙;而临习苦学,年纪愈轻愈有条件进取。勉励进取不止,须经三个时期;每个时期都会产生重要的变化,最后使书艺达到极高境地。例如初学分行布局时,主要求得字体平稳方正;掌握了平正的法则之后,重点就要追求形势的险绝;如果熟练了险绝的笔法,又须重新讲求平侧欹正的规律。初期可说还未达到平正,中期则会险绝过头,后期才能真正实现平正。书法艺术臻于老成阶段,人也进入老年时期。孔子说:人到五十岁才能懂得天命,到了七十岁始可随心所欲。因此只有老年方能掌握平正与险绝的情势,体会出变化的道理。所以,凡事考虑周全后再行动,才不会失当;掌握好时机再说话,才能切中事理。王羲之的精妙书法大多出自老年,因这时思虑通达审慎,志气和雅平静,不偏激不凌厉,因而风范深远。
二是从书者的态度看:
子敬已下,莫不鼓努为力,标置成体,岂独工用不侔,亦乃神情悬隔者也。或有鄙其所作,或乃矜其所运。自矜者将穷性域,绝于诱进之途;自鄙者尚屈情涯,必有可通之理。嗟乎,盖有学而不能,未有不学而能者也。考之即事,断可明焉。
──自献之以后,莫不功力不足而鼓劲作势,为标新立异,另摆布成体,非但工用比不上前人,就是神采情趣也相差悬殊。有人轻视自己的墨品,有人夸耀自己的书作。喜欢自夸的人将因缺乏继续勤奋的精神而断绝进取之路,认为自己不行的人总想勉励向前,定可达到成功的目标。确实这样啊,只有学而未果,哪有不学就会成功的。观察一下现实情况,即可明白这个道理。
三是从书者的个性看:
虽学宗一家,而变成多体,莫不随其性欲,便以为姿。质直者则径侹不遒,刚佷者又倔强无润;矜敛者弊于拘束,脱易者失于规矩;温柔者伤于软缓,躁勇者过于剽迫;狐疑者溺于滞涩,迟重者终于蹇钝;轻琐者淬于俗吏。斯皆独行之士,偏玩所乖。
──即使宗师学习同一家书法,也会演变成多种的体貌,莫不随着本人个性与爱好,显示出各种不同的风格来:性情耿直的人,书势劲挺平直而缺遒丽;性格刚强的人,笔锋倔强峻拔而乏圆润;矜持自敛的人,用笔过于拘束;浮滑放荡的人,常常背离规矩;个性温柔的人,毛病在于绵软;脾气急躁的人,下笔则粗率急迫;生性多疑的人,则沉湎于凝滞生涩;迟缓拙重的人,最终困惑于迟钝;轻烦琐碎的人,多受文牍俗吏的影响。这些都是偏持独特的人,因固求一端,而背离规范所致。
四是从书体的性情看:
然消息多方,性情不一,乍刚柔以合体,忽劳逸而分躯。或恬憺雍容,内涵筋骨;或折挫槎枿,外曜锋芒。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况拟不能似,察不能精,分布犹疏,形骸未检;跃泉之态,未睹其妍,窥井之谈,已闻其丑。纵欲唐突羲献,诬罔钟张,安能掩当年之目,杜将来之口!慕习之辈,尤宜慎诸。
──然而书体的变化有多方面因素,表现性格情感也不一致,刚劲与柔和被杂揉为一体,又会因迟缓与疾速的迁移而分展;有的恬淡雍容,内涵筋骨;有的曲折交错,外露锋芒。观察时务求精细,摹拟时贵在相似。若摹拟不能相似,观察不能精细,分布仍然松散,间架难合规范;那就不可能表现出鱼跃泉渊的飘逸风姿,却已听到坐井观天那种浮浅俗陋的评论。纵然是使用贬低羲之、献之的手段,和诬蔑钟繇、张芝的语言,也不能掩盖当年人们的眼睛,堵住后来学者的口舌;在意书法的人,尤其应该慎重鉴别。
五是从行笔的迟速看:
至有未悟淹留,偏追劲疾;不能迅速,翻效迟重。夫劲速者,超逸之机;迟留者,赏会之致。将反其速,行臻会美之方;专溺于迟,终爽绝伦之妙。能速不速,所谓淹留;因迟就迟,讵名赏会!非其心闲手敏,难以兼通者焉。
──有些人不懂得行笔的淹留,便片面追求劲疾;或者挥运不能迅速,又故意效法迟重。要知道,劲速的笔势,是表现超迈飘逸的关键;迟留的笔势,则具有赏心会意的情致。能速而迟,行将达到荟萃众美的境界;专溺于留,终会失去流动畅快之妙。能速不速,叫作淹留,行笔迟钝还一味追求缓慢,岂能称得上赏心会意呢!如果行笔不是心境安闲与手法娴熟,那是难以做到迟速兼施、两相适宜的。
六是从书法的骨气看:
假令众妙攸归,务存骨气;骨既存矣,而遒润加之。亦犹枝干扶疏,凌霜雪而弥劲;花叶鲜茂,与云日而相晖。如其骨力偏多,遒丽盖少,则若枯槎架险,巨石当路,虽妍媚云阙,而体质存焉。若遒丽居优,骨气将劣,譬夫芳林落蕊,空照灼而无依;兰沼漂萍,徒青翠而奚托。是知偏工易就,尽善难求。
假若能使众妙之笔归纳具备,一定要致力于追求骨气,骨气树立,还须融合遒劲圆润的素质。这就好比枝干繁衍的树木,经过霜雪浸凌就会显得愈加坚挺;鲜艳芳茂的花叶,间与白雪红日相映,自然更加娇艳。如果字的骨力偏多,遒丽气质偏少,就像枯木架设在险要处,巨石处在路的当中;虽然缺乏妍媚,体质却还存在;如果婉丽占居优势,那么骨气就会薄弱,类同百花丛中折落的英蕊,空显芬美而毫无依托;又如湛蓝池塘飘荡的浮萍,徒有青翠而没有根基。由此可知,偏工一专较易做到,而完美尽善就难求得了。
七是从行笔结体的要领看:
今撰执、使、转、用之由,以祛未悟。执,谓深浅长短之类是也;使,谓纵横牵掣之类是也;转,谓钩环盘纡之类是也;用,谓点画向背之类是也。方复会其数法,归于一途;编列众工,错综群妙。举前人之未及,启后学于成规;窥其根源,析其枝派。
夫运用之方,虽由己出。规模所设,信属目前。差之一豪,失之千里。苟知其术,适可兼通。心不厌精,手不忘熟。若运用尽于精熟,规矩谙于胸襟,自然容与徘徊,意先笔后,潇洒流落,翰逸神飞,亦犹弘羊之心,预乎无际;庖丁之目,不见全牛。尝有好事,就吾求习,吾乃粗举纲要,随而授之,无不心悟手从,言忘意得,纵未穷于众术,断可极于所诣矣。
──说说执、使、用、转的道理与作用,可让不了解书法的人能够领悟:执,是说指腕执笔有深浅长短一类的不同;使,是讲使锋运笔有纵横展缩一类的区别;转,是指把握使转有曲折回环一类的笔势;用,就是点画有揖让向背一类的规则。将以上各法融会贯通,复合一途;编排罗列众家特长;交错综合诸派精妙,指出前列名家不足之处,启发后学掌握正确法规;深刻探索根源,分析所属流派。
对运笔的方法,虽然在于自己掌握,但是整个规模布局,确属眼前的安排要务。一笔仅差一毫,艺术效果就可能相去千里。如果懂得其中诀窍,便可以诸法相通了。用心不厌其精,动手不忘其熟。倘若运笔达到精熟程度,规矩便能藏解胸中,自然可以纵横自如,意先笔后,潇洒流落,笔势飘逸神飞了。像桑弘羊理财,心思筹措在于各方;又似庖丁宰牛,眼里也就没有牛了。曾有爱好书法者,向我求学,我便简明举出行笔结体的要领,教授他们实用技法,因此无不心领神会,默然得到旨意了。即使还不能完全领略各家所长,但也可以达到所探索的最深造诣了。
八是从谋篇布局的要求看:
《易》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况书之为妙,近取诸身。假令运用未周,尚亏工于秘奥;而波澜之际,已浚发于灵台。必能傍通点画之情,博究始终之理,镕铸虫篆,陶均草隶。体五材之并用,仪形不极;象八音之迭起,感会无方。至若数画并施,其形各异;众点齐列,为体互乖。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违而不犯,和而不同;留不常迟,遣不恒疾;带燥方润,将浓遂枯;泯规矩于方圆,遁钩绳之曲直;乍显乍晦,若行若藏;穷变态于毫端,合情调于纸上;无间心手,忘怀楷则;自可背羲献而无失,违钟张而尚工。譬夫绛树青琴,殊姿共艳;随珠和璧,异质同妍。何必刻鹤图龙,竟惭真体;得鱼获兔,犹吝筌蹄。
──《易经》上说:“观看天文,可以察知自然时序的变化;了解人类社会的种种景象,可以用来教化治理天下。”何况书法的妙处,往往取法于人本身。假使笔法运用还不周密,其中奥秘之处也未掌握,就须经过反复实践,发掘积累经验,启动心灵意念,以指使手中之笔。学书须懂得使点画能体现情趣,全面研究起笔收锋的原理,融合虫书、篆书的奇妙,凝聚草书、隶书的韵致。体会到用五材来制作器物,塑造的形体就当然各有不同;像用八音作曲,演奏起来感受也就兴会无穷。若把多个笔画摆在一起,它们的形状应各不相同;几个点排列一块,体态也应各有区别。起首的第一点为全字的定下范例,开篇的第一个字是全幅设定准则。笔画各有伸展又不相互侵犯,结体彼此和谐又不完全一致;留笔不感到迟缓,走笔不流于滑速;燥笔中间有湿润,浓墨中使出枯涩;不依尺规能令方圆适度,弃用钩绳而致曲直合宜;使锋忽露而忽藏,运毫若行又若止,极尽字体形态变化于笔端,融合作者感受情调于纸上;心手相应,毫无拘束。这样,自然可以背离羲之、献之的法则而不失误,违反钟繇、张芝的规范仍得工妙。就像绛树和青琴这两位女子,容貌尽管不同,却都非常美丽;随侯之珠与和氏之璧这两件宝物,形质虽异,却都极为珍贵。何必去雕刻鹤描画龙,使天然真体大为逊色;捞到了鱼、猎得了兔,又何必要吝惜捕获的器具呢!
《书谱》最后讲:“今撰为六篇,分成两卷,第其工用,名曰书谱,庶使一家后进,奉以规模;四海知音,或存观省。”孙过庭期待有一个后来者,以《书谱》作为规则来应用;希望四海知音,或可留作参阅。作为后来者,今天我读《书谱》、悟书道,有了一些粗浅认识。在这个基础上,我将深入研读《书谱》,把握“工用”,奉行“规模”,以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书法水平。

本文和图片来自网络,不代表火豚游戏立场,如若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https://www.huotun.com/game/592149.html

(0)
上一篇 2024年5月27日
下一篇 2024年5月27日

相关推荐

  • 和平精英每天任务奖励忘记领?

    和平精英每天任务奖励忘记领? 游戏任务在每天的早上八点更新,完成任务忘记领取奖励奖励会自动消失,但是活跃值不会消失 和平精英怎么拜师任务领改名卡? 和平精英游戏拜师是不能获得改名卡的,获得改名卡的几种方式有: 1.购买赛季手册,购买赛季手册并完成手册任务会赠送改名卡,每个赛季只赠送一张! 2.直接购买,在游戏商城里面直接购买,需要100点券! 3.好友赠送,…

    游戏快讯 39分钟前
  • 和平精英加速键设置? 和平精英设置上车键?

    和平精英加速键设置? 首先进入游戏,对集中打开设置进入载具设置,在距设置有三种模式。每种模式的加速键位置都不同首先进入游戏,对集中打开设置进入载具设置,在距设置有三种模式,每种模式的加速键位置都不同,切换模式后使用默认加速键位即可 和平精英设置上车键? 进入游戏以后,然后找到设置功能,再设置里面找到载具设置功能,里面是默认设置了的载具键位,里面就有上车键,你…

    游戏快讯 2小时前
  • 和平精英101什么意思? 和平精英小店101几点补货?

    和平精英101什么意思? 和平精英101是一套已经绝版的衣服,并不存在任何意思,很多玩家见到101都想迫不及待的叫他脱下来给他穿,101这套衣服之所以会这样因为它已经绝版了 和平精英小店101几点补货? 不确定。因为和平精英小店101每一轮的补货时间是不确定的,通常会在各个服务器的活动时间内进行补货,也可能会在重要节日或者特别活动期间进行补货。所以具体的补货…

    游戏快讯 3小时前
  • 和平精英怎么快速升级军衔?

    和平精英怎么快速升级军衔? 和平精英快速升级军衔的方法: 1.通过排位对战获得名次升级的,每次对战需要获得较高的排名才可以加分,分数累计就可以升级为上校军衔。 2.每日任务:完成新手指引后,会开启每日任务,根据任务提示去完成,可以获得大量的经验。 和平精英怎么查看等级军衔? 1.在游戏大厅里打开玩家头像; 2.打开左上角的更多; 3.等级军衔图标进去查看军衔…

    游戏快讯 4小时前
  • 和平精英矿工怎么打? 和平精英符号怎么打?

    和平精英矿工怎么打? 去矿场矿工就会出现,用枪安安心心的去打矿工收取金条。 和平精英符号怎么打? 第一步,进入(仓库),使用改名卡道具。 第二步,长按输入框将复制好的(特殊符号)粘贴进入。 第三步,确定修改你心仪的昵称。 和平精英句号怎么打? 1. 以腾讯应用宝电脑版,和平精英,微软输入法为例。 打开腾讯应用宝和平精英游戏 2. 点击世界频道 3. 输入拼音…

    游戏快讯 6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