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App的贷款功能也以低利率为噱头来吸引用户,但实际上却隐藏着高利率的背后。一款APP宣传的贷款限额为20万元,最低年利率仅为7.2%,但当记者按照该APP的要求输入各种个人信息时,年利率突然升至23.4%。
在黑猫投诉等互联网投诉平台上,不少用户投诉部分应用理财功能存在重复提款、利率过高、激活后无法取消等问题。
一位银行客户经理告诉记者,普通用户在银行办理信用卡时,初始限额通常只有2万元至5万元,但很多App的理财功能允许限额达到30万元甚至更多。往往限额为50万元。如果限额太高,用户拖欠还款将面临更大的财务风险。
互联网经济专家刘兴亮表示,如果很多App的用户较多,如果平台采取引导方式推广借贷功能,就会出现风险意识和消费自我管理不足的情况,我们认为一些服务不足的群体可能会过度借贷。
在黑猫投诉中,不少大学生在看到某些社交应用上频频出现的贷款广告后,无法抗拒诱惑,尝试借钱1万元至3万元却无法还款。借钱后,会影响你的个人信用报告。
此外,借贷功能很容易危及用户个人信息的安全。国家网信办在5月发布的报告中发现,84款APP违规收集个人信息,其中一半以上具有金融功能,且这些APP包含非法获取、非法获取等内容。他指出指出存在过度收集和过度收费的情况。我有一个关于侵犯个人信息的问题。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一些中小借贷平台容易出现个人信息泄露的情况。一些平台为了追求利润,将个人信息“打包”出售给第三方。用户只要在某一借贷平台申请贷款,就会被其他借贷平台的骚扰电话“蜂拥而至”。
迫切需要加强对应用借贷的监管。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用户希望通过移动设备上的金融平台进行融资。据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消费金融公司发展报告(2023)》统计,部分消费金融公司90%以上的客户来自80、90年代。 90后的顾客一般都在50多岁。
相关专家认为,一些生活类APP比专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APP用户数量更多、覆盖范围更广。由于使用频率较高,过度宣传借贷功能可能使网民容易陷入网络借贷陷阱,从而引发互联网金融风险。有关部门应加强对此类应用程序的监管,堵住由此产生的互联网金融漏洞。
中国综合金融研究院研究员顾雷表示,应继续加强对移动应用开放借贷功能的监管。需要更精确的法规和限制来解决当前“任何应用程序都可以借钱”的情况。例如,为了实现应用借贷业务的有序、稳健发展,需要在平台借贷资质、用户申请门槛、推广方式等方面制定更明确、更严格的标准。
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表示,一些机构发放的个人消费贷款的使用范围没有明确界定,部分信贷资金按照指定用途使用。资金没有被使用,而是非法流入实际金融机构。房地产市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等金融市场。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平台的指导,严格用户申请审核、贷款用途和流向监管。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旋表示,很多普通用户的金融知识有限,很容易被平台夸大的宣传所诱惑。行业监管部门要定期在校园、社区等场所开展金融知识普及教育,帮助更多人获得良好的金融知识,增强防范金融风险的意识。
本文和图片来自网络,不代表火豚游戏立场,如若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https://www.huotun.com/game/677054.html